安踏徐阳:要革就革自己的命

意广
2025-04-21
关注

1745203034240.jpg

徐阳,绝对是今天各行业中,最强操盘手之一。

任始祖鸟中国区总经理时,从品牌定位、渠道、一直抓到品类。运奢定位+结构性调整渠道零售+商品IP化,一整套打法让始祖鸟从小众极客,有逻辑地扩张到城市黄金商圈。

不少门店坪效比肩奢侈品。徐阳的以亿元店为单位的鸟巢计划不仅成功,而且从上到下影响了行业零售改革。

关键,他只用了4年。

2023年初,徐阳被丁世忠召回,任安踏CEO。

始祖鸟和安踏,抛开集团这层关系单论品牌,完全是两个商业物种。 

一个奢侈品级,一个大众化。一个是社交货币,另一个核心用户群是学生和中年人。

但是刚过两年,安踏在终端形象的脱胎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始祖鸟。在一场论坛上,徐阳分享了全新的安踏渠道矩阵。

门店分级别,且各级又有清晰的品类倾向或人群。依此为Arena(竞技场)、Palace(殿堂)、Elite(精英)、AES(标准)和AS(特色小店)。

 这和以前依赖经销商、千店一面的传统安踏,截然不同。

“安踏,必须变小。”

徐阳是个很会总结方法论的人,而且常年和媒体打交道,有非常强的爆点意识,擅用反常识思维,提炼金句。 「安踏变小」就是他对安踏渠道改革的华点总结。

变小意味着更灵活,各类门店更有针对性。渠道端,千店千面,直接带动了零售业态变革。

而且各类门店有不同定位,势必会倒逼产品及运营做出调整。

道理很简单,不可能让5个级别的门店用同一种模式卖同一批货。

来看徐阳是如何解决的:

从店效目标倒推运营模式:比如越高级别门店,要越发集中卖高单价产品,鞋和功能面料服装。

线上线下渠道切开:

“线上直接汇报给我,单独做货,50% 的货你有自主权;第二刀,电商切成传统电商和兴趣电商,传统电商是人找货,兴趣电商反过来。所以这两票货不能一样,折扣和商务模型也不一样。”

以下将以安踏重点门店类型,举例说明。


一、安踏SV作品集店:主打球鞋发售的子品牌

安踏SV作品集店(简称ATSV),绝对算是安踏渠道实验的代表性成果。

为此,安踏不惜从李宁挖来鼎鼎大名的球鞋设计师周世杰,由他及企划团队集中运营。

主理人运营+以球鞋为重心的零售模式,让该系列门店有非常强的子品牌感。

就很不安踏。

包括品牌形象设计,logo、英文名缩写ATSV,也都在释放类似的信号。

SV专属LOGO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实验室UCCA Lab设计

L7 快讯|安踏品牌首家球鞋集合店ATSV 亮相!_2_L7SNEAKER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.jpg

品牌内部也证实了这一点:

安踏SV作品集店等聚焦一种品类或特定概念的门店,在安踏内部被视为“品类品牌”

另外就连该门店类型,再细分为白标、黑标,差异化运营。白标面积小,货品精;黑标规模更大,门店分布也会更广。

“三里屯SV“白标店78平方米的门店月坪效已经达到2万元/平方米,整间店月店效超过155万,保持这个水准,不考虑季节性和月度市场表现浮动,年店效已经超过1000万元。”

整面鞋墙+潮流科技元素,是ATSV门店的标配

自首家ATSV在北京合生汇开业以来(23年8月),安踏陆续在深圳、武汉、南昌、太原各城黄金商圈,开出超50家门店。

今年新开业的上海南京东路「ATSV幻巷」店,是该系列下旗舰级。

5层独栋上千平的体量,加上与魔都高度适配的欧式中世纪设计,让SV幻巷在人流量密集的商业街,不止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。 

门店规格的持续升级,也证明了渠道路径的成功。另一组织变动,也再验证了这一点:「ATSV幻巷」开业前,安踏正式将ATSV独立出来,成立“SV事业部”,由周世杰担任事业部总经理。

总结来看,安踏以门店为单位,驱动零售升级,同时充分释放了安踏的产品科技力。安踏高端线、明星产品、联名线等等,有效得到差异化、精品化运营。

产品-零售业态-渠道—子品牌,构成了单位内的正向循环。SV子品牌的成功,会进一步带动安踏品牌的发展。

只须对比过去的安踏,更能看到渠道路径的有效性,此前:

大众化的反馈并不能代表一线城市甚至海外市场,客群的差异是非常大的。

某种程度上,终端的反馈导致了产品端的创意无法落地实现,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。


二、从SKP旗舰门店到千平大卖场

 在安踏渠道矩阵金字塔中,SV还只是第二级Palace(殿堂),再往上还有Arena(竞技场)。待看完绝对TOP的Arena,再来看同为Palace的其他门店。

首店开业于巴黎奥运会前,落地沈阳。2751平的临街四层独栋,在整个东北三省商圈都算奢侈。

顶配旗舰店的定位,决定了竞技场Arena的货品逻辑:高客单价+重点品类+强科技性、功能性。具体有篮球系列、跑步、户外、以及奥运系列、女子等。

在此基础上,该店也成为安踏专属空间——

奥运会前后,该店从外立面到内容陈设,透出浓浓的奥运氛围。冬天,羽绒服是决定营收的重点品类,安踏在该店落地与羽绒有关的艺术展览,同时借以装置、影音内容,传递冰雪文化。

前不久,深圳也落地了竞技场Arena。相比沈阳店,新店集中于篮球文化的表达,仍有奥运系列产品及相关元素,但是弱很多。

更国际化,更先锋。空间设计也更加呼应店名Arena词源,有大量的罗马柱、呈现各种竞技的运动雕塑,让本能的体育竞技精神,重现于现代竞技场。(Arena源自拉丁语 harena ,原意为沙子,指古罗马竞技场中用来吸收血迹的沙地。后演变为竞技,)

在运营创意上,深圳店有更沉浸的运动体感,就说用中庭一整个区域做篮球场,就够奢侈的。

与上文SV作品集并列的还有众多门店,包括palace500、palace300、ANTA GUANJUN、ANTA ZERO、安踏要疯盒子、安踏女子店和安踏少年店。

对该店我是有印象的,缘于去年底奢侈品时尚媒体LADYMAX发布的一篇合作稿,作者是圈内数一数二的媒体人——唐霜。稿件围绕ANTA ZERO举办的一场可持续运动大秀展开。

ESG、环保可持续,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主题。安踏也立下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,并推出包括“风暴甲”“空气甲”夹克、马赫4代跑鞋在内经过碳中认证的产品。

再落地超500平的专属概念门店,联合可持续平台canU办大秀,将可持续理念与时尚结合,足见0碳在品牌叙事层的重要地位,及安踏长期运营的决心。

如果多说一点,就连旧物改造、将积压库存再设计办大秀这种玩法也并不稀奇。是时尚圈、潮牌的环保基操,头铁又涨价不断的巴黎世家、始祖鸟也都玩过。

但是只要肯爬过墙头看世界,学习其他行业的思路,再整合着呈现,怎能不算创新。前几年的李宁就是例子。

况且今天什么都吃过看过的安踏(或者说徐阳)连「运奢」都能孵化出来,遑论放大几个叙事议题。

这绝对是个新物种。

有多新,不少人把它比做本国迪卡侬、运动界的宜家。

不同于上述门店的配货逻辑,超级安踏几乎覆盖了全品类——“多元运动场景+单一场景全链条产品”,且售价低于常规门店的30%+。

在安踏的定义里,超级安踏是大卖场模式的体育目的地门店,主打一站式购齐+性价比。从冰雪到拳击,从户外到游泳,从乒乓球到羽毛球,从成人到儿童…包括欧文系列球鞋都悉数在内。

徐阳及超级安踏团队接受华丽志采访时,提到:

“安踏其他门店与超级安踏的最大区别就是,安踏在人流最高的地点开店,在最旺的时候搞活动,而超级安踏能够自己带人流进来。”

换言之,超级安踏从起点就埋下卖货基因。而对于用户来说,诱因也很直接朴素:一站式购齐+省钱。

团队还表示,2025年超级安踏将再开出160家。如果这一数字达成,该门店类型将达到200+。

有意思的是,5个月前(24年8月)徐阳接受采访时,还不愿对超级安踏透露过多,仅克制地将其形容为门店实验,称还在货品调试中。

“太廉价、太优衣库、太不专业。”他尖锐地评价了部分门店。

“它没有我们最近推的PG7旅步缓震跑鞋的399元。它缺了专业性,它纯粹是低价。”

而在他的规划里,超级安踏是要改变行业规则的大杀器。在价格和专业性上,都要有绝对的优势。便宜不等于不专业。

近半年的时间里具体发生了什么,我们还不清楚,但是能通过对比早期超级安踏和最新门店之间的区别,对徐阳口中的大杀器为什么可能成立理解更多。且有理由预测超级安踏还在进化中。优势会更明显,短板或者你我顾虑的部分会越少。

到了理想情况下,超级安踏能将一站式购齐-省钱-专业性,这个不可能三角跑成型,形成门店模型。


三、大众定位,品牌向上

老实讲,研究完超级安踏我才明白,徐阳曾说的“大众定位,品牌向上”是什么意思。

徐阳接受晚点采访谈到(23年10月),安踏门店平均客单价能到 670-680 元。晚点敏捷反问道:

《晚点》:不是说大众定位吗,怎么客单价还变高了?

徐阳:大众定位、品牌向上。不是价格向上,是客单向上,连带率向上。

你买 3 双袜子,一双袜子 10 块钱,连带率 3,客单价 30;你买 3 件衣服,我们平均件单价是 200 块钱,一共 600 块钱;如果你买 3 双鞋,我们平均件单价 400 元,客单价就是 1200。

这三种货品的价值是不一样的。多卖鞋,我的客单价就可以往上走。

现在的安踏,夏天几乎只有两种衣服,圆领 T 和翻领 T。以后夏天怎么做?卖夹克。

始祖鸟夏天店里几乎不卖 T 恤,永远在卖防风夹克。风壳不是皮肤衣,皮肤衣在消费者认知里只值 600 块钱,始祖鸟的风壳要卖 2000,所以商品的 IP 很重要。

接下来安踏的商品矩阵里要有 IP,每个商品要有自己的名字。明年夏天我们会推出 “空气甲”。一件 T 只值两百块,一件夹克再便宜都值得三四百元。安踏的研发能力可以做到,它的效果和 Gore-Tex 一样,我们用高端的科技去赋能大众市场。

所以大众定位不是只有便宜,而是平替。

「大众定位也是品牌的定位,同时品牌向上」在很多marketing人心里,这几乎是个只能贴在PPT、出现在演讲中的场面话。实现的难度,几乎和解释一个悖论等同。

但是今天的安踏实现了相当部分。通过渠道路径,安踏变小,不同人群走进了更适合自己的那类安踏门店。

想起来徐阳在多次受采访时都曾提到,自己是市场营销专业出身,而在他之前安踏三任CEO,丁世忠、郑捷、吴永华都是销售背景。(以前那个经销商时代,这是必然)

至于安踏现在为什么需要一个顶级的marketing。徐阳曾说:“我们喜欢从人的角度去思考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渠道里面去买不同的产品,以不同的价格,所以安踏不可以用同一个渠道、同一票货、同一个价格面对不同的人。”

“大众零售是做货,考核商品的动销率、售罄率,而高端零售是做人,关注消费者进店的体验,并且越大众越做货,越高端越做人”。

人人人,又是这个人群命题。「大众定位,品牌向上」这个难题,通过细分人群得到解决。渠道路径+门店单位是那个具体方法。

回头再来看如今的安踏,潮流高端如SV作品集也好,大众平替如超级安踏也罢,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安踏。它多变的形象或许还不能被普遍买单,产品专业性这个价值也被相对化到让人下意识存疑,但好在还有时间这个衡量维度。

今年只是安踏大考的第三年,进化仍在继续,我们可以保持观察。

0
海报
微信
朋友圈
全部评论
说点什么…
0
0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