赛道、城市、话题,聊聊一季度商业风向
是不是又在感叹,时间过得真快?
是的,25年一季度又过去了,即将迎来清明节的假期,对于从业者和马不停蹄的商家们,焦虑和期待总是并存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25年一季度哪些品类赛道更突出?
哪些城市的商业更热闹?
眼下的风又会往哪个方向吹?
一、哪些赛道更热闹?
1、户外风穿搭持续,垂类单品被放大
首先说服饰零售,延续24年下半年国外户外垂类装备,以及小众服饰品牌的开店潮。
从24年Q4开店的HUNTER英国雨靴,BIJEN荷兰电动自行车、加拿大户外背包品牌VENQUE、美国轻户外WILD THINGS...到25年Q1的澳洲压缩衣品牌SKINS、韩国高尔夫服饰PIV’VEE、奥地利竞技品牌HEAD......
我们看到,户外的热潮,从露营装备生活方式热,逐步分化到,小众运动体验和更高频使用的服饰赛道。
例如,随着icebreaker进入中国,带来的“羊毛速干衣热潮”,也让一众品牌蠢蠢欲动,到了25年一季度这个份额的单品,已经跳出滑雪有了更大的认知面和需求度。
线上新贵 Outopia 在开出线下快闪之后,已经开始筹备首家正店,滑雪界默默安利的平替灰客销量不断攀升,除了这些专注拳头产品的品牌,迪卡侬、Patagonia甚至lululemon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竞争力羊毛速干衣。
2、烘焙赛道继续卷,拳头产品模仿加速
要说24年底到25年Q1最热闹的烘焙品牌,肯定免不了全国稳健开店的佑禾,和每一家销售都突破新高的好利来。
先说祐禾,这个夹在好利来和本地社区烘焙中间的务实品牌,产品和价格都不挑地域,正在稳健持续地,占领大量社区流量场。
另一边,好利来,这个成都人熟悉到朴实无华的品牌,自从进入深圳掀起新一轮销售热潮之后,大家又重新注意到了这位话题女王,一波美少女战士限时主题店,踩到了谁的心坎?
另一种玩法,就是更“国民”更“烟火”。作为打牛奶操作鼻祖的“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”,稳步耕耘北京市场的同时,2025年Q1首进了上海。
但显然,这个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望,而商业消费市场永远是“有求必应”的赚钱逻辑。
“打牛奶”这极具标志性体验感的烘焙店特色,已经在外地市场精确传神落地,深圳的胜利面包,上海的蓉伍城、重庆的山城物语......
商业是很奇妙的,你可以控制你的步伐,却不能绝对预测市场的预期,就像量化投资也会踩空,理性的数据永远把握不住情绪化的消费者。
3、国潮的风还在吹,茶点赛道默默加码
茶社小吃,这个品类大家说起来似乎不熟悉,但如果说茶餐厅就感觉明白了。
我们习惯了广东早茶和点心,但似乎除此之外都是快餐,这种落差空间,必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。
这不,扬州早茶的风头,从2024年持续到了2025Q1,在上海乃至江浙,江南茶社小而美席卷各大商圈,名字也很有意思,永春园最是有名,冶春、扬春、时春......紧随其后,像是一出春意盎然的红楼梦画卷。
茶点小吃,不到百元的人均,果然,上海消费降级,也要降得有品质感。
这并不只是江浙沪口味的市场,也是暗合着中式茶点的风潮还在发酵。
不管是老牌的tea'stone,到还是新贵裕莲茶楼,又或者是省外开花更香的去茶山,都是这个领域的竞争者。
茶的比例多一点,又或是点心的占比多一点,基本都离不开,新中式的内在核心,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。
4、健身房赛道重启,卖概念也卖人才
最近,超级猩猩明星教练不断流失,倒是简单健身的乐刻开店频频,不得不说,乐刻无疑是迎合当下趋势的,情绪价值在高频健身需求面前,不会考虑进“性价比”。
依然月付无推销,把乐刻健身的模式场地放大、器材高配、再上规模——24/7 FITNESS 从上海到深圳,以包月套餐自助健身模式,加上品质感的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对自己要求严格的高频、多城市发展、都市健身爱好者。
回头看,过去的五年,健身房从豪华配置的高价格全功能定位,逐步演化出个性化、分层化、生活化的不同细分,很多商业在经历了健身房暴雷和撤出的痛苦之后,又重新接纳和看到了这个业态。
25年,我们看到强调重度精英训练爱好者的+5LBS 加伍磅在上海疯狂开店;
定位于美式健身房的The Mustang Gym 正在杭州攻城略地;
从最早SUPERMODELFIT走出来的全女健身房概念,正在一线城市逐步风靡,虽然是更多是在办公商圈的工作室,但能够看到市场的需求正在成长。
不难看出,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,依然是围绕教练、设备和社群。
只是教练的情绪价值不再那么重要,而是真材实料的短期效果更重要,而社群也不只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打通,而是更多是衍生的服务,美黑、速食、麻将机及娱乐。
二、哪些城市更热闹?
一季度新商业新开不断,江苏市场就很热闹,南京IFC、苏州盛家库二期、扬州印象馆.....这让我们又重新感受到了包邮区的商业活跃度。
刚过去的妇女节,南京景枫中心的“女性更友好商场”slogan一出,确实引来了很多话题,我们不去看别有用心的分析,单单只关注具体的措施,不得不说是思想进步落到实处的很贴心。
景枫中心正式更新为“女性更友好商场”并同步开启女性更友好夜校。
而3月尾在南京新街口开出的ZARA全亚洲旗舰店,这个近年来,众说纷纭的快时尚品牌用大手笔投资,重新表达了中国市场信心的同时,更是让大家重新看到了南京乃至江苏消费市场的活力。
另一个城市依然是上海,Q1更多的首店概念在上海开出来。
一边是继续创造新的概念,比如金砖护体的静安嘉里中心LOEWE之家,香港火了大半年的Topologie终于正式开出内地首店,围挡已经刷屏的上海新天地HOKA ONE ONE 全新门店......玩登峰造极的花钱方式,也玩大开眼界的生活乐趣。
另一边,是联合新的IP玩起来,「100%哆啦A梦&FRIENDS巡回特展」,KOTOBUKIYA寿屋的中国旗舰店首店,世嘉全球首家IP周边店“SEGA STORE SHANGHAI”......二次元的风从24年吹到了25年,注定会迎来更多国际化IP入局。
上海的好,是总是时刻准备着迎接变化,不缺乏新鲜感。
3月的尾巴充满期待:
逐步呈现的上海PAC购物中心,概念上贴合时下最爱的亲近自然,但是内核内容又处处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“上海心”;
预告中的上海阿那亚,不知道会是形容词复制粘贴,还是一场新的鲶鱼升级;
还有被“阿迪蓝”包裹出整个“贝壳头街区”的永源路......
似乎这一切,又表达着上海商业的另一面,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幽默和格调。
三、哪些话题在发酵?
1、“无性别”转向“无龄感”
从24年尾火到25年初的潮流语录里,一定少不了“60岁正是出去闯的年纪”。
从庆奶的精神状态到建国的故事,到中年少女十大爱好,我们看到整体社会的消费话题和趋势,正在从“无性别”转向一种“无龄感”。
这种“祛魅年轻化”的态度,是过去一两年运动休闲风靡,丑鞋流行,人们更追求自己舒服感的生活方式下逐步带出的自我升级,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受,和自己拥有的人生时长。
我们如果无法跳出社会机器的赚钱规则,那么至少可以跳出既定的人生节奏规则。
这也是健身、健康这些与自律相关的行业内容盘旋中依然在壮大的原因,能把握的选择,就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年龄,该穿什么、该玩什么、该吃什么、该和谁在一起。
这背后,不再简单的银发经济或者养老便利,而是重新去看待一代人成长起来的社会价值观烙印,以及人去决定关系,不再是关系决定人。
2、轻食赛道继续加码,精致合理都需要
同样地,社会整体的家庭结构变化,也带来场景应用和行为模式的变化。
25年初,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了首家“green轻饮轻食店”,在保留原有经典产品系列的基础上,增加了“谷物能量碗”和“能量碗套餐”两大轻食品类;
Tims天好咖啡推出主打健康的“轻体贝果堡午餐盒3件套”;
库迪咖啡也新增了“热食便当”和“早餐面点”两个类目......
大家都看到了,在不同场景中,消费者对轻食消费品及服务方式的需求,也在发生变化:简单、快捷、价格合理,复购才是日常。
3、家常菜回归,经典最抚人心
这几年市场波动让大家都疲惫不堪,跟风跟到裤子都不剩的时候,人们也开始思考,如果卷不动看不懂,那就回归做自己。
健身就是健身、吃饭就是吃饭,告别哗众取宠和虚高,延伸到25年Q1,餐饮市场在一线城市,有一种“家常菜”的回归,从湖南小炒肉、贵州酸汤锅到湖北莲藕汤、江西瓦罐汤......
每个拳头产品和在市场拓展的品牌背后,都是家文化、家乡文化、安心感的贩卖和传递。
后记
马上进入二季度了,每年都觉得日子过得很快。
从数据上看,整个消费市场在政策推动下还是逐步回暖的,1-2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0%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.9%。刚过去的春季时装周和餐饮春菜系列,这几天全国突然升温的节奏,让大家波折中又感受到了一丝明媚。
也许天气多变,但强身健体总是没错的。




